这个夏天与海德堡大学德语语言班的邂逅,注定是一场难忘的旅程。从初到校园时的德语生涩,到结营时能与当地店主流畅闲谈,教学的专业与活动的精彩,共同拼凑出这段充满成长的时光。

学校的教学质量令人印象深刻,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十分得当。不同于传统的语法灌输,他们更注重情景化教学,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语言,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小班授课模式保障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老师会针对性地指出我们的不足并提供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德语听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课堂学习为语言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则让我们能在实践中运用德语。学校组织的城市游览活动十分精彩,我们在游览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海德堡、科隆等城市的历史文化,还通过德语讲解和现场互动,加深了对所学词汇语法的理解和记忆,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野餐和音乐会则让我们在轻松氛围中深化交流。每周一次的内卡河畔野餐,老师会提前准备好巴伐利亚香肠和啤酒,让我们与来自西班牙、日本等国的同学组队交流。起初大家还依赖英语辅助,后来在老师的“德语only”小提醒下,渐渐敢于用不完美的句子表达想法。而夏夜的室内音乐会更是治愈,当德彪西的旋律在古典的演奏厅内响起,那一刻语言不再是沟通的障碍,而是共通的情感载体。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更熟悉德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拓宽了国际视野。

结营那天,我们在城堡前合影,手里攥着写满老师批注的练习册,口袋里装着野餐时同学分享的手工饼干。回望这段时光,我收获的不仅是德语能力的提升,更有对语言学习的全新认知——语言从来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藏在市集的吆喝里、音乐会的旋律中、与人交流的真诚里。
如今每当看到当时拍的照片,莱茵河的风仿佛又吹过耳畔。海德堡的夏天用专业的教学为我搭建了语言的阶梯,用多彩的活动为我打开了视野的窗,这段经历,终将成为我语言学习路上最温暖的光。
作者:孙彦婕 编辑:俞杨锦玉 审核:徐潇宇 编审:袁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