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济南大学商学院主办的“2025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应用研讨会”在舜耕校区经管楼609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美国波士顿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济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洋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刘洋院长代表商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商学院与国内外学者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商学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第一阶段,美国波士顿学院肖志杰教授作题为“Analyzing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via Quantile Regression”的报告,从分布视角深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在不同绩效水平下的异质性效应,为企业战略制定与政策调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证依据。北京大学涂云东教授作题为“Shatter the Break Barriers:Inferential Theory for Group Factor Models Subject to Disruptive Breaks”的报告,旨在“打破断点壁垒”,构建在重大突变与群组因子结构背景下的统一推断理论与估计方法,拓展高维非平稳因子模型的理论边界。厦门大学吴吉林教授作题为“A Robust Nonparametric Test for Smooth Changing Volatility Matrix”的报告,提出一种稳健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以应对协方差矩阵平稳性变化对统计推断带来的挑战。上海财经大学张征宇教授作题为“新型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面向收入分配因果推断的视角”的报告,聚焦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影响机制,运用因果推断方法分析政策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动态关系。
会议第二阶段,湖南大学李海奇教授作题为“Jackknife Model Averaging for Etremile Regression in a Data-Rich Environment”的报告,提出在数据丰富环境下针对极端值回归问题的Jackknife模型平均方法,兼顾稳健性与预测准确性。山东大学张进峰副教授作题为“Testing Symmetry Based on the Quantile-Mean Process”的报告,构建了一种基于分位数-均值过程的对称性检验方法,为分布特征识别提供了新路径。济南大学谢东水教授作题为“土地供给约束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政策的证据”的报告,基于准自然实验框架,系统评估土地供给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济南大学张晶老师作题为“Improved Factor-Augmented Regression with Local Factors”的报告,提出融合局部因子的改进型因子增强回归模型,提升高维预测精度。
本次研讨会议题丰富、内容前沿,展示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在经济政策分析、企业行为研究和高维建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推动交叉研究与学术创新搭建了良好平台。



专家简介
肖志杰,波士顿学院经济系教授。1997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实证金融。曾获 Econometric Theory 期刊Plura Scripsit奖和Multa Scripsit奖、耶鲁大学Cowles经济研究基金会C. Anderson奖奖学金、波士顿学院杰出青年学者研究奖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卓越研究奖。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Econometrica、Journal of Econometrics、Econometric Theory、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等顶级期刊。肖志杰教授担任Econometric Theory、Econometrics Reviews、Economics Letters、Economics Bulletin、Journal of Time Series Econometrics、Journal of Risk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等期刊编委。
涂云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联席教授。入选首批“日出东方”北大光华青年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2024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多次获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24 年成为 Econometric Reviews Scholar。亚太青年计量经济学者会议发起人和组织者。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Econometric Reviews、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匿名评审。曾获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加州计量经济学会议等学术组织提供的青年学者研究资助。研究领域涵盖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计量方法、大数据分析、金融计量和预测等。
吴吉林,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入选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理论、宏观经济与金融风险建模以及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方法等。主要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Econometrics Journal、Journal of Time Series Analysis、《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
张征宇,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计量经济系主任、校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主要研究因果推断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Econometric Theory 等期刊发表40多篇。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四项;与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子课题。2023年获Econometric Theory 颁发的 Multa Scripsit Award;研究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与《管理世界》2024年度优秀论文。入选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计量经济学》课程编委会;新时代高校原创性教材《计量经济学》副主编。出版专著《异质性政策效应的识别和推断:理论与中国案例》与教材《计量经济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担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客座主编。
李海奇,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学者。目前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字经济,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国际顶尖和权威期刊以及中文重点期刊,如Journal of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 Theory, Econometric Review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Economics Letters,《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计量经济学报》等。曾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湖南大学科研标兵、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湖南大学财经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或奖励。
张进峰,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多项学术期刊外审专家。
谢冬水,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应用经济学学位点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制度与城乡发展、经济史、发展经济学。在 Economic Modelling,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Growth and Change, 以及《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报》等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7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论文入选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
张晶,济南大学商学院讲师、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建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近年来在Econometric Theory、Economics Letters、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统计研究》《计量经济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时变组合预测方法与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
作者:刘洋 编辑:徐潇宇 编审:袁海占